盛夏,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,荒漠低丘间,普氏野马悠闲踱步。
几公里外,巡护员阿达比亚特一脚踩在皮卡车侧缘,手握望远镜,对做记录的同伴念道:“(一共)18匹马,1匹成年雄性,8匹成年雌性,6只亚成体,3只幼体……”说罢,他跳下皮卡:“走吧,它们都挺好的,我们别再靠近了。”
他们巡护的区域,叫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,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野马的主要原生地。除了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普氏野马,这里还生活着蒙古野驴、鹅喉羚、盘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,分布着梭梭、沙拐枣等荒漠物种,并拥有大面积雅丹地貌,是全球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。
(资料图)
国家林草局、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、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《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》,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(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),卡拉麦里名列其中。
从保护野生动物到创建国家公园,这片土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记者近日来到卡拉麦里,观察生态文明建设、推动绿色发展在新疆的生动实践。
红外相机里的惊喜:野生动物愈发“野生”
见到李佳时,他正为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储存卡不够大而懊恼。
“真后悔卡买小了,没想到能拍到这么多野生动物。”来自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的李佳说是“后悔”,言语中更多是惊喜。“你看,这是一处水源点拍到的,一群蒙古野驴悠闲喝水,有五六十头,更意外的是,这次还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、‘鸟中大熊猫’黑鹳!”
42岁的卡拉麦里保护区乔木西拜保护站巡护员阿达比亚特,与普氏野马打了20多年交道,他早已熟悉野马家族的活动区域,练就了“闻声识野马”的本领。
这是5月16日拍摄的一群普氏野马在荒原上奔跑。新华社记者张啸诚 摄
“它们跑来了!”正午艳阳高照,巡护车突然在一处高丘旁停下。记者靠望远镜验证了他的神奇听觉,几匹普氏野马正在远处山丘背后隐现,向附近一处饮水点奔跑。
“现在是产驹季,小马驹可能在吃奶,也可能身体很弱,巡护中我们会注意尽可能不惊扰它们。”阿达比亚特说,这几年,随着生存环境持续向好,普氏野马数量增多,“野”性也在增强。“原来到了冬天,野马群时不时来找我们‘求助’,现在越来越少了。”
他补充道:“不过我们很高兴,野马不需要我们了,才是真正的野马。”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3 今日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